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是师生,是院士,是“九三人”

2017-09-10 上海市委 九三学社之声

编者按:今天是第33个教师节,值此节日之际,我们向广大教师送上真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最新数据显示,九三学社社员中有4.2万名教育工作者。他们辛勤耕耘、无私付出,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赢得桃李遍地。其中,有许多师生同为九三学社社员。他们传的是道和业,同时也传承的是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

今天,分享九三学社上海市委推送的一篇文章,一起感受社员之间的师生情谊。

王应睐 与 王恩多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探索”,这是王应睐院士曾写下的话。

王应睐院士是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他曾组织和领导令人瞩目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军科学家”。

王应睐院士一贯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他爱才、惜才,王恩多院士便是他的学生之一。

王恩多院士师从王应睐院士还有些小波折:“由于对科研工作的热爱,打倒‘四人帮’以后,我向王应睐先生表达了重回生化所的愿望,王应睐院士马上说:‘你可以来复学,我做你的导师!’由于没有‘复学’的规定,他又鼓励我‘再考一次也好’。就这样我有幸成为文革后王应睐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

王应睐院士培养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人才遍及全国,他尊重他人,不管对研究员,还是对工人的劳动,都非常尊重。“我是他的学生,他对我从未下过命令,而总是以商量的口气,讨论事情该如何做。在谈到其他人时,他总是谈别人的长处,在哪方面有独到之处。”

1984年,王恩多申请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ogarty国际基金会提供的奖研金,“去美国前,他没有居高临下地对我说教,而是语重心长地说:‘到了该回国的时间就回来吧!这对各方面都好,包括你的家庭。’从他那里我学会了对学生多商量,少命令。”

王恩多学成归来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多项重点研究项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2005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王恩多院士也是一位好老师,她培养的50余位研究生获得包括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和提名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和院长特别奖等各类奖项。

汤定元 与 褚君浩

汤定元院士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褚君浩院士便是其中之一。

褚君浩于1977年考上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的研究生,师从汤院士,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开始了红外物理领域的探求,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并于1986年赴德留学。

1985年,褚君浩加入九三学社,也是得益于汤院士的推荐。“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初春下午,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外宾楼的草地上,借学术报告会休息时,我的导师汤定元先生和我谈起关于政协和九三学社的事情。他问我:‘去年12月你已完成博士论文的答辩,现在如果要参加九三学社,我可以作你的介绍人。’因为父亲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九三学社华东师大组织的社员,我对于‘九三’有一定的了解,也很钦佩。我欣然表示愿意参加……后来,在汤先生的大旗下,技物所的九三学社组织发展壮大为支社。”

汤院士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爱。2002年,他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20万港元。他把这些钱都捐赠给了母校——江苏金坛华罗庚中学,用于设立奖学金。褚院士说:“其实汤先生并不富裕,家庭负担也比较重。他儿子一家当时买房要贷款,他自己住在一个4层楼的公寓房,没有电梯。当时这20万港元完全可以在居住条件上做些改善,可他却没有这样做,把钱全部捐赠了,直到91岁高龄时,还在步行上下楼……”

汤院士常说:“我们那一代的知识分子,经历了那一段中国历史,对我们来说有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很自然的事情。”褚院士也牢记他的教诲,尽管外国研究机构热情挽留,他学成后仍毅然回国了,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等奖项。2005年,他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褚君浩院士辛勤耕耘,桃李遍天下,他培养博士生数十名,有数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内容在转自微信公众号“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

往期推荐:

脱贫靶心瞄得越来越精准

身边的100位社员

九三学社3名社员荣获白求恩奖章

穿军装的九三人

“院士大户”九三学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